“淋”危不惧,规范诊治走好这三步 -快3大小单双平台


“淋”危不惧,规范诊治走好这三步

2025-09-25    作者:陶 荣

  人体的淋巴系统由淋巴管、淋巴结、淋巴器官(脾脏、扁桃体、胸腺)和淋巴组织等构成。它承担四件事:体液回流——“排水”,免疫巡检——“关卡”,脂肪吸收——“助攻”,异物清除——“过滤”。

  淋巴瘤的发病特征

  淋巴瘤发病率近年呈增长趋势,与诊断提升和老龄化相关,患者总体仍以中老年为主,“年轻化”更多是就诊可见度提升。

  淋巴瘤分型复杂,临床上一种实用分型就是根据疾病发展速度的快慢进行分型:

  惰性型  像“闷烧”,慢、生存期长、可长期管理,复发倾向高,但生活质量可观。

  侵袭型  像“明火”,进展快、需尽快系统治疗,对免疫化疗更敏感,治愈机会可观。

  霍奇金淋巴瘤整体治愈率较高;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繁多,需精准分型。

  淋巴瘤的早期识别

  早期识别抓住以下几点:

  两个典型 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;b症状(不明热、盗汗、半年体重降≥10%)。

  三个警示  浅表淋巴结肿大持续2—4周不消退或者变大;伴b症状;影像示纵隔/腹腔多发结节。

  鉴别要点  感染性结节多有压痛、随“感冒”好转缩小;确诊依赖整块/切取活检 免疫组化/分子检测,细针穿刺常不足以分型。

  为什么淋巴瘤会“全身跑”

  这是淋巴瘤与其他器官癌的核心差异:

  起源不同  淋巴瘤来自会全身巡游的淋巴细胞;器官癌多源于局部固着细胞。

  表现不同  淋巴瘤常多部位受累;器官癌多为原发部位肿块。

  治疗路径不同  淋巴瘤以全身治疗为主(化疗 免疫/靶向±放疗),手术主要用于取材诊断或处理并发症。

  淋巴瘤规范诊疗“三步走”

  三步是评估—分型—分层:

  查体  血液生化与炎症指标;必要时骨髓评估。

  影像  b超用于表浅、增强ct/pet-ct评估范围与分期(是否需要由医生评估)。

  病理分型  优先整块/切取活检,行免疫组化与必要的分子检测。随后分期、临床评分与分子特征进行风险分层,制定个体化方案。

  淋巴瘤治疗为何要多学科

  多学科诊疗(mdt)有三大收益:

  诊断更准(避免误治)、方案更优(平衡疗效与毒性)、流程更省心(减少转诊等待),尤其适合分型不清/意见不一致、特殊部位、复发难治、拟行移植/car t/临床试验者。

  各学科在淋巴瘤mdt中的角色:

  手术  多数淋巴瘤不以手术根治,主要为取材或处理并发症。

  化疗  仍是多种侵袭型一线“地基”,部分人群正向“减化疗/免化疗”过渡。

  免疫  抗cd20单抗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基石;霍奇金淋巴瘤对pd 1敏感;复发/难治领域car t与双抗带来突破。

  靶向  依据亚型与分子靶点“钥匙配锁”,在一线或复发阶段提供重要选项。

  放疗  用于早期局灶根治、残留或巨大病灶控制及姑息镇痛,现代精准放疗降低长期副作用。

  预后  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治愈率可>90%;弥漫大b细胞一线后相当比例治愈;惰性型可长期控制、维持生活质量。

  把握“三早”,与mdt并肩

  在规范治疗下,淋巴瘤总体预后明显优于大众刻板印象。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—2022年初次接受淋巴瘤治疗患者的数据,5年生存率约74%,10年约63.5%。在规范诊疗与新技术加持下,越来越多淋巴瘤患者能被治愈或长期高质量生存。关键是:

  早识别 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与b症状;2—4周不消退尽快就医。

  早确诊  规范影像 整块/切取活检,别被“炎症”反复拖延。

  早规范  尽早进入mdt,按分型与风险分层制定个体化方案,动态评估,及时优化。

  风险人群与生活建议

  淋巴瘤较高风险人群包括:

  一级亲属有淋巴瘤;免疫缺陷或长期免疫抑制;慢性病毒/细菌感染(如ebv、hbv、 hcv、幽门螺杆菌);长期化学/辐射暴露;部分自身免疫病与慢性炎症。

  “3×3”可调控建议:

  三大优先  体重与运动管理、感染与疫苗管理、职业/化学暴露规范防护。

  三条底线  不吸烟、不过量饮酒、少加工饮食。

  三项坚持  规律作息、压力管理、定期体检与随访。

  虽然淋巴瘤无法百分百预防,但长期的小改变,能显著拉低总体风险。

  (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医学博士,周一、周四下午徐汇院区特需门诊,周二上午浦东院区专家门诊)


网站地图